第一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医治的三块肿瘤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医治的三块肿瘤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应该是公司年度目标能否完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公司品牌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我们身边不少企业却频频上演这样画面:一个个营销人员递交辞呈,一个个技术人员递交辞呈,而且“理由”有着惊人的相似:不是男朋友在远方,就是要和女朋友结婚;不是家中有“十万火急”,就是感觉应
该孝敬孝敬父母或要生孩子。这些人中不乏营销精英、技术骨干,而且理由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么简单吗?人力资源经理认真分析过吗?老板们直接面对过吗?认真想过吗?
据笔者了解,很多老板和人力资源经理都没有做好这方面工作。因此,无论老板有多少冠冕堂皇的解说,也不论老板有多少美丽动人的幻想,出现上述情况的企业,其老板都必须直接面对下面三个问题,直接医治企业这一有机体身上的三块肿瘤,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
肿瘤之一:误解忠诚度,幻想员工可以终身廉价
品牌塑造过程中,公司人员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个中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员稳定有利于企业形成共同愿景,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有利于共同价值观的传承,有利于企业聚集巨大的向心力,朝共同的目标奋进;另一方面,人员稳定可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避免由于关键人员“叛逃”造成的浪费甚至巨大损失。
但是,许多民企老板口口声声说自己极其重视人才,再三强调员工要有忠诚度,不要“这山还望那山高”,希冀以忠诚度来“愚化”员工,换取员工的“死心塌地”,极力维持公司人员的稳定,事实却并非如他们所愿。许多跟随自己的部下都在“打小算盘,敲怨气鼓”,一肚子不满和愤懑。我对此表示理解,并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措施是老板应该早日放弃“愚化”员工的念头,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员工多多考虑,尽量以不同方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现代社会,资讯已经十分发达,信息不对称的空间越来越小,老板应该从市场的角度来理解员工忠诚度,给员工忠诚度以应有的经济收益,不要企图以所谓的忠诚度来愚化忠诚的员工,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其限度,超过限度的忠诚度不是忠诚度,只能是“愚昧度”,“愚昧度”的觉醒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笔者在大学期间一方面主修经济学,另一方面对人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毕业课题便是以“人性与经济学”为主题,展开研究,得出人性具有“经济性”这一论断。能够理解这一点,老板们就更能理解笔者的观点了:为了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应该远离“愚化”思维,正确理解员工忠诚度,消除潜在的“愚昧度”,防患于未然,真正为员工的稳定和企业的稳定奠定基础。
肿瘤之二:以“施恩者”自居,曲解感恩的心
参加成功训练时,教练说我们这个时代缺少感恩的心;聆听管理培训时,教授说我们应该多向《致加细亚的信》一书主人公罗文学习。总之,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老板给我们提供工作机会,感谢老板给我们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甚至感谢老板让我们有了“生存的能力”,并在感恩的心驱使下,实践新时代的“罗文精神”,不计条件地完成老板或领导交代的任务。
这样的宣导我不能说出否定的意见,但是有一点必须阐明,即,如果老板心中真的只是这么想,那一定是个非常大的错误!仔细想想,老板会给一个能力不合适的人一个工作机会或舞台吗?老板又会给当年罗文所享有的待遇和文化环境吗?显然不会!老板给员工舞台的目的又是什么?老板的“施恩”是为了雇佣员工为自己做事,老板希望员工感恩是为了以更低的成本来雇佣员工继续为自己服务,老板在不考虑相对条件和环境时要求员工向罗文学习,也是为了以更低的成本来要求员工为自己效力。
这是不公平的,也不会长久的,并且向我们揭示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指标——利润——为基础的,是相互的,员工要学会感恩,老板更要学会感恩:感谢员工经常无偿为了自己的公司加班,感谢员工为了获得某项定单忍受大量的冷眼和鄙视,感谢员工尽职尽责做好了本职工作才使得公司能够正常运营,感谢员工为准时交货顶着高温、挥汗如雨,感谢员工为了维护公司形象独自咽下的委屈和泪水……太多了!举不胜举。
希望此段论述能够引起老板们的深思和自省,杜绝以“施恩者”自居的念头和做法,正确理解“感恩的心”,尽量培养一种“员工感恩,老板也感恩”的“双向感恩文化”。惟有这样,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顾客满意度才会提高,品牌美誉度才会上升,企业才有可能长盛不衰,基业长青。顺便说一句,如今市场上有一本书叫《顾客第二》,内容十分精彩,建议老板们用心读一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肿瘤之三:肆意克扣“军饷”,叫人不逃也难
营销人员一般是公司里牢骚最多、抱怨最激烈的一群人,同时也是最难以监督管理、流动性最强的一群人。其主题九成以上与利润的分配有关,简
第二篇: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签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杨绪玲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湖北省武汉市
所在单位:湖北水蓝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特殊的战略性资源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的人才战略与管理机制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确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 人才战略
一、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1)层次小管理效率高。民营企业大多集权,高层可以直接对基层员工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官僚机制,使之工作落实速度较快,节省了分工转换的工作时间,可以很好的高效地完成组织所分配的各项任务。
(2)权责统一自主管理。民营企业大多是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合一的制度,企业经营者的各项决策都直接体现了企业自身的需要,可以节省委托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保持企业较强的竞争力。
(3)凝聚力向心力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俗话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民营企业中大多是家族式管理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1)(来源好范 文网:wWW.)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 ……此处隐藏8928个字……这点来看,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小型民营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管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二、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对企业的局限性可表述为:①企业并没有足够信得过的亲人可用,如果靠熟人介绍来扩大网络,使得关系趋于复杂,信用度偏低。②人才的压力不断增大。现代企业受技术专业
化和管理专业化挑战,民营企业仅仅依靠原来的家庭成员已难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③近亲繁殖获取信息量小,思路狭窄。④由于家族成员在企业里掌控较多的资源,在企业里无意间容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引进的管理“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率往往较低,外来人员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很难真正溶入团队。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专业化程度偏低。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先天不足。虽然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其职能却是类似的,必须有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目前不少小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能正步原国有企业中人事工作仅承担行政人事事物和劳资福利的后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将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在高科技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门承担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员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因此,要改善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重要的一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了解企业现状的较高层次的人才,同时,科学设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也是必需的。
四、漠视人力资本的投入。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亦难保证,培训方式也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仅有的培训也成为一种短期行为。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较重视人才培养,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旧人的培养。小型民营企业即没有像摩托罗拉那样的财力用于培训,也没有完善的薪酬设计与良好的劳工关系作依托,因而为了规避因培训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训投资风险,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宁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殊不知,外招与内部培训之间,除了有培训成本之外,还存在人员任用风险问题。从企业长远发展和企业安全及培养员工忠诚度考虑,企业内部培训是符合成本核算原则的明智之举。
五、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在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此外,小型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司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企业采用物质激励时,如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分配时更多是凭主管的个人判断,会导致分配不合理,缺乏依据,往往是企业花了钱却收到激励的预
期效果;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有些企业某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就发放特殊的奖金。这种政策,非但不能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是奖罚不明,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在缺乏良好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之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往往不会专心工作,更不会对企业“一心一意,白头到老”了。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都存在,并且也逐渐认识到了,也在积极引进一些科学的考核机制或考核软件,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考评方法,如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等。
小型民营企业具有相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如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等,如能合理解决上述五大问题,将会极大地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成为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