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时间:2025-07-21 07:12:08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全文共13786字)

【编辑】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个好日子,草原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正是观赏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光的好天气。

各位请看,车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五颜六色的野花构成了一幅让人一眼望不到边的绚丽画卷。这里就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的辽阔,也使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城市里的噪音,生活中的烦心事,都随着飞快转动的车轮,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啊!这边牛羊遍野,那边骏马成群。天边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随风招展的五色彩旗,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首人人爱唱的蒙古族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

现在是中午十一点。前边就要到内蒙古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了。这里湖面广大,一眼望不到边际。说起呼伦湖,我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它的美丽传说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草原突然遭到风妖和沙魔的侵袭。狂风大作,黄沙蔽日。牧民们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天神得知后,马上派来一对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天鹅。它们俩与妖魔展开了殊死争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它们俩决定永远保护这块秀美的草原,于是两只天鹅分别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面挡住了风沙,滋润了牧草,使得大草原恢复了生机。当地的老百姓把它们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把这里称作呼伦贝尔大草原了。

游客们,刚刚乘快艇游完了呼伦湖,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咱们该拜访一下当地的蒙古族同胞,在蒙古包里休息、用餐了。

走进蒙古包,蒙古族的姑娘们是要向咱们敬下马酒的。这是蒙古族的一种迎接贵宾的礼仪。咱们每个人要左手端杯,右手用无名指蘸酒,弹向天,弹向地,再弹向前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双手端杯一饮而尽,表示对主人们的尊敬!

进了蒙古包,主人会用新鲜的牛奶、奶茶来迎接咱们。草原上的美食很多,手扒羊肉,马奶酒,都是待客的佳品。祝大家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住得舒适。

各位游客,拜会完了蒙古同胞,我们今天的旅程也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身体健康!

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二)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 ……此处隐藏9511个字……古人的发源地,它象征着望故乡。

海拉尔市政府

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我们车窗右侧红瓦绿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于1945年,是按照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王爷庙建成的,也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中央桥、伊敏河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桥就是海拉尔的中央桥,也是海拉尔的景观之一,它于1942~1944年修建,当时称兴安桥,桥长323.9米、宽7米,为钢筋盘混凝土桥。桥的东西两端建设了欧式钟楼。海拉尔三面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别是东山、西山和北山,而这“一水中流”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条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尔河最大的一级支流,鄂温克语意为“可饮用的水”。全长359公里,这条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桥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河东、河西,河东就是我们旅游车刚刚行驶的那条街,它是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业中心。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街区,同时,河西是海拉尔区人民最大的购物广场。

商业区

前方下了中央桥我们就进入了河西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家看在车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海拉尔的本土品牌,友谊商厦,它完全是按照一种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来设计的。外观宏伟、装潢考究,内部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雅、舒畅;它已有三十多个分店,可以说是与我们海拉尔人的出行、购物密不可分的。

这里就到了海拉尔的商业中心地带,也就是海拉尔的三角地,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他的意义远超过一条普通街道的内涵,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海拉尔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建后的三角地中心地带,就像一座街心花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草坪、牛拉勒勒车雕塑和数十个街灯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体布局,这样的图景展现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呼伦贝尔的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具体都是哪些;呼伦贝尔自20--年撤盟立市改为呼伦贝尔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而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将近300万的人口,一个区就是我们现在旅游车的所在地海拉尔区。五个市分别是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七个旗则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市就是由这13个旗市区共同组建的。而我们行程的这几天将要穿越这25.3万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现在呢,请大家看我们车窗外两侧的建筑,海拉尔的建筑是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候,呼伦贝尔市政府对海拉尔城区的房屋进行了修建,而这一做法被当年人称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尔不仅有传统的平房和高大的楼房,还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楼顶有蒙古包式和俄罗斯式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气息和俄罗斯异国情调。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大家看车窗左侧,这里就是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它的前身是海拉尔公园,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里面有红军烈士纪念塔。苏联

红军烈士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基南北两侧刻有27名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和出生年月。

客运站

现在位于我们汽车左侧的就是我们海拉尔区的客运站,那有的游客肯定就在想,客运站哪个城市没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了,我们刚刚说的呼伦贝尔包括的十三个旗市区中还有很多苏牧、嘎查这样的小地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乡、镇,包括旗市之间,这样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劳朴实的牧民,而由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地方是不通火车的,所以说客运是我们呼伦贝尔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刚刚也看到了,每天这里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人来等待客运。

立交桥

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地著名的立交桥,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横跨滨州铁路,螺旋展线的造型简洁明快。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的车窗的右侧看,大家猜一下我们看到的这个绿色的管道是什么?如果猜对了 我会给大家一些小奖励,品尝一下海拉尔的大雪糕。(议论出结果中)。好了 刚刚听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是煤气管道,有的说是石油管道,而我们坐在--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对了。它是输送暖气的。而我们现在车行右侧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就是海拉尔的热电厂。这个热电厂对于呼伦贝尔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良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聚降。霜冻早,可以说我们呼伦贝尔的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呼伦贝尔冬天特别的寒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现在呢很多人都在说,热电厂建的位置离城区这么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还是污染问题,但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对环保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前方看,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海拉尔的北山,北山上有一个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当年呢,日本人在这里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就是当年日本人栽种的,可能有的团友就会想到日本人终于在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当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伪工事,它是日本关东军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军事设备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树木可以为他们所建的工事做一个掩护,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战争,其中有中国、蒙古国、苏联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我们的空军在北山飞行时由于树木做掩护很难发现日本人的军事所在地。当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伪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尔这个城市在军事上来讲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城市,海拉尔是三山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们飞机场的所在地东山、我们看到的北山还有一个是西山,一水就是我们刚刚桥下看到的伊敏河。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海北一桥,海北一桥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从海拉尔的城区缓缓流过汇入前方不远处的海拉尔河。那么现在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行驶到海北二桥了,这里是伊敏河与海拉尔河的交汇处。大家可以看到的桥下流淌的这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海拉尔河,那么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过海拉尔,海拉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看这条河,海拉尔的名称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当时在这条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语“哈里亚尔”意为汉语很像海拉尔,而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条河称为海拉尔河。那么在清朝末年东清铁路修建到海拉尔的时候建立了铁路,有了铁路就一定要有一个火车站、火车站建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名字,所以当时蒙古族就以海拉尔河的名字给这个火车站命名。当时,这个城市叫做“呼伦贝尔城”,那么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客流量越来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来此做贸易,海拉尔的火车站就越来越出名,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呼仑贝尔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称给城市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座小城叫做海拉尔,海拉尔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范文。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全文共1378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