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多篇)

时间:2025-07-13 07:11:54
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多篇)(全文共5274字)

【导语】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9- 篇一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一。制氧气: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二。制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

三。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 (不能用H2SO4)

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及方法汇总 篇二

日常学习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一般老师对于难记忆的东西都会给出记忆的方法,尽可能在课堂上就记住一部分。

2、做回家作业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书或者笔记本翻开做,要么做之前看一遍,要么做完之后再对笔记,不会的记住答案之后再做到试卷上。

3、若作业中还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第二天等老师讲评或主动去问。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不需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去记忆,只有平时的作业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总抄书或笔记,或者他人的作业。

快速提分方法:

1、搞定化学方程式

先从元素化合价开始,找个口诀表背一背,在弄清一些常考的细节诸如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都为二价

然后背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制氧气制造二氧化碳(死背住),常用酸碱中和反应等等(这些应该不难,不行可以问老师搞清原理)写完先检查一下有没有配平合不合理等等

2、计算方法

设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计算的未知数为x(如果要求质量分数且你基础较差的话,建议现设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然后再求,保险一点)

题目肯定给出生成气体、沉淀或者反应物生成物完全反应的质量(一定要完全反应),算出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包括未知量和已知量),可得:

(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x=(已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道的对应物质的质量

3、难点

化学计算题一般不难,难点一定会出在让你算反应后某溶液质量分数之类的,溶液剩余的溶质质量一般已经求出来了,溶液质量一定要思考清楚,一定要减掉沉淀、气体的质量。如果有什么加克水,加x克啥啥啥,只管最开始溶液质量加上这些,最后减掉沉淀气体,一般就没啥问题了。

日常积累方法:

1、先难后易

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先突出复习自己感到困难的学科,花多点时间解决疑难问题,攻破自己的弱点。

2、、每天读书、练习

要注意文理科间隔,穿插复习,一般理科类计算多,文科类背诵多。而人的大脑不同部分,各自有特殊的功能,安排复习时间应一段计算练习,一段背诵熟记,一段分析实验,使大脑的不同区域轮流工作,轮流休息,这样能提高大脑兴奋度,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3、对每一学科应有两至三段复习过程

第一段应该全面系统复习课本,把每章节的知识系统网络加以理顺,使大脑对全书有清晰记忆思路。第二段注意习题练习,把原来练习过的习题有主有次,有选择性地重复练习,对于自己熟悉的习题重复阅读,加深记忆;对于自己不太熟练,甚至疑难问题,重复练习,重复运算。时间允许的话,第三段采取浏览记忆和强化记忆相结合。经过这样的考前复习,可以达到纲举目张,思路清晰,发展能力的目的。

4、温故而知新,不要再做新练习,更不宜研究难题。

每份考卷的题目都按教科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设计,因而考试的题目类型与学生平时练习相类似,就算难度大的综合分析题,综合计算题,往往也是教科书内几个章节的知识点的运用,问题是这些题往往拐弯,隐藏可应用的知识点,隐藏解题的一些条件。

如果考前注意熟记,将课本、笔记、参考书的概念、原理、公式、练习过的题目,深刻地编码在大脑里,就有利于考试时联想、借鉴、类比、举一反三。

如果考前以做新题目为主,还集中精力攻难题,就起不到熟记的作用。还沉在“题海之中”,得不偿失。

5、读书过程,要懂得间歇休息

一般全神贯注读书、练习,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就要休息10分钟。休息是动态休息,即是离开座位,散散步,唱唱歌,活动活动四肢,洗洗脸,甚至做点家务劳动。这样大脑得到调节,精神焕发,为下一轮读书、练习作准备,使下一轮学习注意力集中。1.先难后易

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先突出复习自己感到困难的学科,花多点时间解决疑难问题,攻破自己的弱点。

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5- 篇三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 ……此处隐藏719个字……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高考化学必记21条规律 篇五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橙<3.1红色3.1—4.4橙色>4.4

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

阳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根据化学总反应方程式书写两个电极反应式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2)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两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5、解计算题时常用到的守恒规律: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7、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化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如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8、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9、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0、氧化性:MnO4->Cl2>Br2>Fe3+>I2

11、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2、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等。

13、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14、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5)是否发生双水解。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6、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熔点的金属是W。

17、雨水的pH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18、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www.(>乙酸>碳酸>苯酚>HCO3-。

19、有机物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两种物质。

20、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消耗O2的量是不变的。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多篇)范文。

《中考化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精品多篇)(全文共527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