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如何学好四年级数学? 篇二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三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
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9、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10、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 ……此处隐藏5253个字……p>
(3)最优方案(用同样的钱买最多的商品)课本80页第19题
解决方法:先看哪种方案更优,尽量使用这种方案来买,最后如果有剩余再考虑其他方案
例题:商场卖衬衫,一件29元,两件49元,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几元?
解决方法:比较两种方案,“两件49元”的更便宜(一件只要不到25元),所以先尽量用“两件49”的方法买,可以买3套(共6件),算式为185÷49=3(套)……38(元),2×3=6(件),发现最后的余数还可以买一件29元的,38-29=9(元),6+1=7(件)。所以最后可以买到7件,剩余9元。
第七单元【统计】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更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1、条形统计图常用1格代表2个单位,有时还要用半格来代表1个单位。如果要表示的数据比较大,可以用一格代表5个单位或更多的单位,一个代表几个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样比较方便。
2、由统计表画统计图的步骤和注意要点:
(1)观察表中项目,确定数据项(一般为数量)和类别项(小组名称、年份、时间等)
(2)确定横纵轴、刻度以及图的类型(横向或纵向)。
(3)画条形,标数据,注意条形的高度要符合刻度,纵向统计图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横向统计图的顺序是从下往上。
(4)添上图例,根据图例补充完条形的条纹以示区别。
(5)标上标题。
(6)检查要素是否齐全。
4、学会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解决合理安排时间问题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知道每项事情各需要多长时间。
(3)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就尽量同时做,这样最省时间。
2、烙饼问题的解决: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一般的解决方法:
饼个数×2÷同时可以烙的个数=需要烙多少次
需要烙多少次×每一面的时间=至少需要的时间
公式:烙饼所需的最短时间=烙饼张数×烙每面饼所需的时间(烙一张除外)
例如烙5张饼的时间,每面要烙3分钟,5×3=15(分)
烙8张饼的时间,每面要烙3分钟,8×3=24(分)
3、田忌赛马(对策论):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在与对方比赛时,要选择一个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从而获得胜利。
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510)。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五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